北京时间6月22日凌晨3点整,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学习之夜。来自位于地球上的万尚国际现场的师生们在云端上看到了“云中课堂”,并且还和神秘的太空“访客”见面了。
作为中国的第一代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任务,在各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这次,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体验,无疑又为中华太空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次活动中,受邀教授在太空实验室内为在现场和云上观看的师生讲解了许多科学问题。同时,太空员也在重力环境下向全世界展示了许多实验,如种植植物包括小麦和芥菜并进行系统管理,并最终采摘收获。这些实验的设计与科普性结合,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太空科技和太空生活。
据悉,本次活动中累计有来自16个省市、超过30个国家的300多万师生同步观看了此次太空授课,未来的天宫和梦想,无限可能,期待更多的科技体验之旅。
天宫一号授课引热议:何以让太空也拥有课堂上的那份激情
随着天宫一号任务的顺利开展,太空应用的研究伴随也愈发引人瞩目。其中,天宫一号授课这一不同寻常的举措尤其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毕竟,在那样微小、封闭的环境下,何以让太空也拥有课堂上的那份激情?
事实上,通过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天宫一号授课多方面兼顾,既涵盖了基础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科学题,也开拓了太空科学与应用研究方向。年轻的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在此窥探外太空,还能够结合他们的研究方向做出并重现科学领域内最真实的实验。
此外,在难以捉摸的太空环境下教学的操作与安排也提高到了新层次。授课周期较长,课程设计较严谨,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更多样化,太空授课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年轻科学家的职业生涯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天宫一号授课,点燃中小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天宫一号授课活动已经从媒体上消失,但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给中小学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历时4年,进行了三次载人航天任务,12个标志性的科技项目。天宫一号授课借助卫星与教学网络,将航天知识送入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这项授课计划旨在普及我国航天科技知识,也是我们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的一份具有累积作用的教育努力。
天宫一号授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惊叹不已。早在2011年发射前,除了忙碌地完成各项任务,天宫一号的宇航员们还精心完成为数不少的科普教育课件。在太空环境下,空间站设施的运行对航天人员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这也让航天科技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使得授课活动更具吸引力和指导性。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我们相信,天宫一号授课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更让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未来更有可能孕育出更多的科技人才。